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

从人工操作到无人驾驶V-1导弹如何成为希特勒的救命稻草?

来源:ayx网页版    发布时间:2024-02-19 16:42:28

  1944年6月13日早上,一种外形酷似小型飞机的东西划破了伦敦的天空,不一会儿它便朝地面俯冲,一头扎进了建筑之间,发生了剧烈的爆炸。

  这种名叫V-1的导弹虽然精度很低,造成的损失有限,但是谁都不敢保证下一枚不会落到自己头上,一时间英伦大地人心惶惶。

  V-1导弹是世界上第一种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的导弹,在武器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就技术角度来说,德国有实力让它在不列颠之战中就露一手,但都不重视这种武器。

  导弹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二十年代。1927年,英国皇家飞机研究院进行了相关试验,产品被称为Larynx。

  Larynx可挂载113千克炸弹,使用无人驾驶仪导航,用无线电修正航向,最大速度高达596km/h,可以从军舰上发射。

  1940年,迈尔斯飞机公司提出了一种由无线电控制的Hoopla导弹,可以携带454千克炸弹,航程640公里,然而公司认为这种东西没啥大用。

  Larynx和Hoopla都证明了制导武器实用之路是非常不好走的,首先动力就是一个大难点,而德国人走在了前列。

  脉冲喷气式发动机研究起源于1928年的德国,保罗施密特是这一领域的先驱。他很快意识到,这种简单、廉价的发动机将是制导武器理想的动力来源。

  它的原理是空气通过单向阀门进入燃烧室,与燃料混合燃烧。单向阀门循环开闭,保证稳定的燃烧,发动机产生推力。

  1935年,他提出了发动机的设计的具体方案,并与德国空军有了接触。军方认为这种武器价值不大,且技术上能否实现还未知,所以拒绝了施密特的方案。

  在另一个项目中,阿格斯公司的弗里茨戈斯劳博士研发了FZG-43,这是一款遥控靶机。他以此为基础,1939年10月提出了“深火”,有效载荷提高到1吨,可以在投弹后返航。

  施密特设计出了一个简单有效的百叶窗结构的进气系统,当燃烧时进气口自动关闭,燃烧完毕后再打开进气,如此循环往复,输出脉冲式的动力。

  两者的创意相结合便是阿格斯施密特发动机,它成本低廉,设计也很简单。实际上发动机在运转15~20分钟后,进气口的百叶窗结构会损坏,影响动力输出。

  1941年1月,阿格斯公司把发动机装到汽车上来测试。4月30号,一架Go145双翼机装上了脉冲喷气发动机,进行空中试验。

  阿格斯公司的戈斯劳博士觉得可以将脉冲喷气发动机和炸弹结合起来,再加上制导系统,就可以变成导弹。然而阿格斯公司实力有限,一时间进展缓慢。

  1942年2月27号,菲泽勒公司的工程师罗伯特卢瑟来访,戈斯劳博士建议两家合作,取长补短进行攻关。

  戈斯劳博士设想在机翼下各挂两个脉冲喷气发动机,然而卢瑟提出了一个更大胆的概念:把发动机安装在机身上方。正是这次会面,V-1导弹的雏形被勾勒出来。

  到1942年4月底,卢瑟完成了一项名为菲泽勒P35“埃尔福特”的初步设计。考虑到盟军的电子干扰,他们放弃了无线公里。同年6月5号,该设计被提交给德国空军,令官老爷们眼前一亮。

  不列颠空战以后,德国空军的主力集中在东线和地中海,西欧的空中态势发生了转变。英国皇家空军可以系统地进行战略轰炸,而德军很难威胁到英国本土。

  最初军方跟希特勒提的是A4(即V-2)弹道导弹,称它能够实现空军在不列颠空战中失败的任务。但P35项目已经有了眉目,那就也一起上马了。

  1942年6月19号,项目得到正式批准,P35被正式命名为Fi-103。8月30号,菲泽勒公司完成了第一枚Fi-103,最初的是人操版的,成熟后改为无人版。

  Fi-103在试验中出现了几次故障,几乎要终结这一个项目,但后来研究表明是气动问题,跟发动机无关。

  经过修修补补后的Fi-103终于在10月28号迎来了第一次无动力滑翔。它由Fw-200飞机携带空投,试飞过程很顺利,空中稳定性非常好。

  12月10号,Fi-103V7进行了第一次地面动力测试,V7代表对原型机进行的第7次测试。

  12月24日,Fi-103V12从绝密的佩内明德导弹试验基地发射升空,它以500km/h的速度飞行了一分钟后便坠入了波罗的海。

  虽然这次试飞失败了,但德军开始大力扶植导弹项目。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菲泽勒(机体)、阿格斯(发动机)、阿斯卡尼亚(制导)、瓦尔特(发射装置)等公司都参与了进来。

  然而该项目难度仍然很大,有时候无法确定是哪个系统出了故障,有时候是一个问题会导致连锁反应,研究工作并不顺利。

  发动机的问题是最多的,百叶窗结构容易在飞行时损坏,高频脉冲所产生的巨大噪音和振动几乎让Fi-103散架。

  尽管困难重重,到1943年7月底,研究人员一共发射了84枚Fi-103,其中16枚空射,68枚从地面弹射起飞,一共只有28枚发射成功,空射的全部失败。

  更为难过的是,这些试验品都没有加装制导系统和弹头,仅仅是测试发动机就那么多故障了。大约三分之一未能启动,或是离开发射架即坠毁。

  作为项目核心之一是制导系统,阿斯卡尼亚的制导试验开始于1943年夏,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导弹在正确的高度、方向飞行,需要三种装置协调工作。

  首先是磁罗盘让导弹沿着预定的方向前进,两个陀螺仪控制俯仰和偏航,还有一个气压装置监测高度。

  为了测量到目标的距离,机头的小螺旋桨计算行驶的里程数,当到达预定目标后,方向舵和升降舵被锁定在特定位置,使导弹直冲地面。

  1943年5月,希特勒命令研究用Fi-103和A4弹道导弹攻击英国的方案。Fi-103成本低廉,简单易操作,但容易被拦截。A4不易被拦截,但它成本高昂,操作复杂。

  最后军方决定两者都投产,到了1943年夏天,Fi-103已能大规模生产。为了表达德国人复仇的心理,他们拥有了更广为人知的非正式名字——V-1和V-2。

  V-1导弹是当时最具特色的武器之一,它的飞行时间仅40分钟,所以生产所带来的成本被压到最低。它的制造公差给得较大,使用廉价的钢材,发动机使用的是低等级的(75辛烷值)的燃料。

  它的具体参数如下:长7.9米,翼展5.4米,高1.4米,重2152千克,使用一台阿格斯As109-014发动机,推力300千克,一般飞行高度为760米,速度为624~656km/h,航程为240公里,装载830千克炸药。

  1943年4月,马克思瓦赫特尔上校被任命为世界上第一支导弹部队的指挥官(第155高射炮团),该部队驻扎在佩内明德附近的试验场。

  然而到8月,V-1导弹的试验成功率才60%。9月份,38枚生产型V-1交到了瓦赫特尔手上,在10月26号进行了第一次发射训练。

  V-1导弹于1944年3月开始批量生产,接着来进行实用性测试。1944年4月14号至17号,德国空军发射了30枚V-1导弹,9枚发射失败,其余落在目标半径30公里内。

  尽管V-1导弹尚未完全做好战斗准备,但作为一种全新的武器,正式开辟了导弹的舞台。德军在迪耶普到加莱的海峡沿岸修建了大量发射场,供V-1导弹使用。

  1944年6月13号凌晨3点50分左右,世界上第一次导弹攻击开始了,10枚V-1导弹从发射架上腾空而起,朝英国飞去……

  V-1导弹的横空出世让盟军大为震惊,这种武器出现在特定环境、时间和复仇心理的基础上,给英国人带来了巨大的恐惧。

首页首页
案例案例
19903172283电话
菜单菜单
 
ayx网页版 ayx网页版登录入口 ayx官网登陆 案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