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6米乐下载
据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 6 月末,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达 14.5 亿户,6 月当月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到 14.89GB。从上面数据可以看出来,国人基本实现了普遍的 上网自由 。这种自由背后,与移动互联网几乎同步发展的云计算居功至伟。
研究报告显示,与传统 IT 模式相比,云计算在计算、网络、存储和运维管理等整体成本上降低了 5~7 倍。如果算上系统搭建、机房建设、采购流程等的时间成本,成本甚至降低达到 10 倍左右。我们现在几乎可以 无限 的在抖音、快手、微博、知乎、百度等 APP 上免费生产和上传内容,背后离不开数据存储成本的不断下降。
不过,到了 2022 年云计算行业进入了十字路口。原因很简单,消费互联网的增长空间见顶,用户规模、人均使用时长、流量消耗总量(VR、元宇宙等流量大户尚未成熟)都进入低增长阶段,过去十年云计算赖以快速成长的环境发生变化。
互联网行业是云计算诞生之地,也是云计算最早商用落地之处,它的触顶直接影响云计算未来十年的走向。
不过,随着国家层面对数字经济发展的推动。政企上云用云,成了 接班 互联网的新力量。这种变化在云厂商的竞争格局变动中也有所体现。
据 IDC 发布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 ( 2021 第三季度 ) 跟踪报告》显示,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和天翼云的市场份额分别占比 39.01%、10.92%、10.74% 和 8.98%,共同占据了国内公有云计算市场近七成份额。不过,相比于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的两位数增长,运营商增速表现更好。
移动云收入同比增速达 135%,市场份额排名再进一位至第七名。联通云市场份额和收入同比增速双第一,分别达到 167.67% 和 296.35%。
这种变化很好理解,云计算作为企业数字化基础设施,在厂商选择中天然会遵从 就近 原则。阿里云、腾讯云、百度智能云作为互联网大厂,吃掉过去十年互联网行业大部分云市场在情理之中。而当下作为增量主力的政企客户,属性上天然有别于互联网客户,会更信任华为云、运营商云。
不过,大厂派相比运营商派有自己一大独特优势,就是在软件和应用的研发能力远胜于后者。而政企客户除了需要通过云计算降本增效,而自身数字化也极其依赖云计算提供的数字化能力。这个独特的变数,是互联网切入政企市场的一个重要着力点,意味着未来的 to B 云战争中,最终鹿死谁手还不好说。
从目前获得的信息推测,云未来十年的战争,将在四个局部发生较大的较量。无论大厂派还是运营商派,谁胜的牌局越多,谁的最终体量也就越大。这四个局部是,1、硬件成本战争;2、服务网络战争;3、PaaS 之争;4、SaaS 之争。
在这里必须强调一个事实,云计算这项生意最大的魅力就是复购率。它就像发电厂,生活中电从来不愁卖。作为数字社会的基础设施,作为信息时代的基座,云计算的需求是持续并逐年上涨。也就说,可以参考过去几十年电力市场的发展,云计算将遵循相似的路径。
电力市场中,煤电为何占比达到七成?煤电缺点这里不展开谈了,它之所以占到绝对比例,因为它是各种发电模式中最低的一种。
所以说,未来哪家云厂商是市场主力军?当然是那个能将成本降到最低的玩家,目前阿里云做到市场第一,就和它入局最早,在基础设施成本压缩上做的较好相关。
成本是云计算发展命门;在成本问题上,云计算相比传统 IT 模式实现了数倍甚至十倍的节省。站在云计算客户角度来看,云虽然省钱,可这项开支是每月、每年必须的投入项,当中小企业或政企客户感觉某家云成本过高,会去选择更便宜的平台,甚至可以 弃 云计算而走。目前,各大云计算平台之间是允许客户自由转移,长时间尺度来看,能把 IaaS 服务定价保持最低的玩家话语权更强。
从产业角度来看,按照商业模式,云计算分为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的三大类,基本可以全面替代传统 IT 模式,以巨大的成本优势逐步将各类客户转移到云计算上。
这其中,又以公有云占比较大。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披露的数据显示,2021 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达到 3102 亿元,增速 48.4%。从细分市场来看,公有云市场占比逐年提升,2021 年我国公有云市场占比最高,达 59.7%。
从这个维度来看,目前,海外 SaaS 市场占主导,国内 IaaS 市场占主导,最终还将是 SaaS 主导。
中国云计算市场中 IaaS 占比达到 70%,SaaS 则只有 21%, 而全球云计算市场中 SaaS 占比高达 55%,IaaS 占比为 26%。这种结构的差异因为,无论国内还是海外云计算市场,皆经历先 IaaS 层级后 SaaS 层级的升级。中国云计算发展相对滞后,IaaS 市场基本成熟后才开始向 SaaS 市场过渡。
毫无疑问,在今后几年里,IaaS 服务将是云厂商竞争的重要领域,并逐步将战火引到 PaaS、SaaS。
而且,从服务链条来看,占据 IaaS 市场的领军者,将更容易发展 PaaS、SaaS。而在 IaaS 的选择上,成本是最关键的一环。这里可以模拟一个发展链路,低成本 IaaS 进行引流,并以 Paas 模式和 SaaS 模式作为利润主要来源。
目前来看,大中小云厂商为了竞争市场,都采取着激烈的价格战争夺客户。相比补贴的短期性,运营成本压缩才具备长期价值。那云计算的主要成本来源是什么呢?数据中心是云计算产业的底层核心基础设施,服务器是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 CPU、GPU 决定了服务器的算力。
据信通院数据显示,服务器在数据中心硬件成本中占比 70%左右。进一步的,芯片成本则占据服务器成本的绝大部分。根据 IDC 的研究数据,CPU、GPU、DRAM 三个模块中的芯片成本在基础型服务器中占比约 30%,在更高性能的服务器中,占比高达 50%-80%。
短期战争,大小云厂商可以靠疯狂补贴来获取和蚕食份额,将时间尺度拉长,只有那些将硬件成本压缩到极致的云计算平台,才能维持长期的低价,并源源不断留存旧客户和吸引其他平台客户青睐,做大做强,成为行业最终的最大玩家。
基于降成本考虑,无论美国云巨头亚马逊 AWS、谷歌云,还是国内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都将自研芯片和其他硬件设施作为实现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
AWS 开创了云厂商自研芯片的先河。从 2013 年推出首颗 Nitro1 芯片至今,已经有 9 年自研芯片历史,已拥有网络芯片、服务器芯片、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自研芯片三条产品线。
2019 年,华为旗下的海思半导体推出了基于 Arm 架构的服务器芯片鲲鹏 920。2021 年 10 月,阿里巴巴旗下半导体公司平头哥发布自研云芯片倚天 710。今年 6 月 13 日,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在峰会上正式发布 CIPU(Cloud infrastructure Processing Units),这是阿里为新型云数据中心设计的专用处理器,替代 CPU 成为云计算的管控和加速中心的下一代芯片。
腾讯则在 2021 年 11 月公布了自研芯片进展,分别是 AI 推理芯片 紫霄 、视频转码芯片 沧海 和智能网卡芯片 玄灵 ,性能相较业内产品均有明显提升。同时,自研的腾讯云星星海服务器,也帮助腾讯云全面提升了性价比。
从早期的去 IOE,到现在自研芯片的推进,云计算厂商实现着硬件成本的降低。可以说,未来云计算竞争,谁能够在综合成本上大幅度跑赢对手,它就具备了绝对的话语权。
另外,我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设计, 东数西算 工程也全面启动。简单说,就是通过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将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促进东西部协同联动。
我们知道,西部是不发达地区,地广物博各项成本占据巨大优势。三大电信运营商与华为、腾讯、阿里、百度、字节跳动等纷纷官宣了有关 东数西算 的各自布局。多位专家指出, 东数西算 工程预计每年将带动超千亿元规模的云计算相关投资。
即使在海外,成本也是云计算竞争的核心。亚马逊的贝索斯就提出了一个贝索斯定律。按照贝索斯定律,在云计算的发展过程中,单位计算能力的价格大约每隔 3 年会降低 50%。有分析机构统计,亚马逊 AWS 在市场拓荒期,累计降价 42 次,重新诠释了 价格屠夫 这个词。
就目前来看,中国云厂商之间价格普遍相差不大,相对而言国内市场获得政策红利更少一点的亚马逊 AWS、微软云等价格稍高。
在疯狂的价格战中,已有大量中等体量的云厂商 掉队 。这个厮杀将是长期现象,未来十年中还会有现在表现不错的玩家掉队。
在云服务上,目前各大云厂商维持一个稳定的状态,虽然具体服务内容、价格与折扣随时间呈现着动态的变化,除了个别业务,大部分相似服务的各自价格差别并不明显。
IaaS 厂商的云计算收入构成主要为基础服务(计算、存储、CDN)以及增值服务,基础服务属性简单,毛利率相对增值服务的毛利率较低。据未来智库 2020 年底的一次统计显示,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金山云 四家厂商普通云盘价格的包月、小时计费,价格相差都不算大;高性能云硬盘的价格差别与普通云盘类似;SSD 云硬盘无论是包月还是按小时计费,按照包月对比金山云最便宜,按照小时计费阿里云和华为云价格最低。
巨头背景的云厂商,在技术实力、品牌价值、服务价格上相差不大,重要的是比拼服务网络的构建。
阿里云起步于电商行业,后将客户群扩展到消费互联网企业,包括字节跳动、B 站、爱奇艺、小红书等。2021 年 Q4,阿里云来自消费互联网客户的营收占比 48%。今年 3 月,华为前 EBG 中国区总裁蔡英华空降阿里云 M7(资深副总裁),负责阿里云全球销售业务。蔡英华曾当过华为企业业务中国区总裁,而华为在政企客户上的影响力就无需赘言。
腾讯云很多客户来自泛互联网行业,比如游戏、视频和电商。其服务的客户包括快手、小红书、美团等,几乎覆盖了国内 70% 的游戏厂商,90% 音视频客户和绝大多数主流电商平台。此外,在金融、政务、工业、能源等领域,腾讯云也在持续深耕。
华为云则更偏重于需求复杂、痛点多的大型政企类的业务关键型客户。根据 IDC 发布的《中国政务云基础设施市场份额 2020》报告,华为云在中国政务云基础设施市场的占有率高达 32.2%,已经连续 4 年蝉联第一。
未来十年,是政企客户集体上云的十年。相比过去互联网公司的灵活和主动,它们更依赖云厂商的线下服务网络提供具体服务。
根据此前麦肯锡的一份研究数据显示,在 2018 年,美国企业上云率已经达到 85% 以上,欧盟企业上云率在 70% 左右,而中国企业的上云率只有 40% 左右。
政企客户上云的速度在增加,云厂商是否拥有完备的线下服务网络重要性愈发凸显。三大运营商近两年来增速跑过行业,很大一个原因,运营商在不同地域上拥有广泛的客户群和客户拓展渠道,并有着自己的一套完整的市场营销、技术支持和客户服务的策略。
以天翼云为例,其在云和大数据布局方面,有超过 300 多个本地节点、1000 多个边缘节点,以及超万个客户节点;移动云在四大热点区域建设资源池,并基于 500 多个边缘云节点推进算力下沉,打造了一朵全域全场景覆盖的分布式云;联通云则通过 5 大算力区域、4 大核心节点和 31 省份骨干云池,在全国有 450 个边缘节点,打造云算网立体化布局。
其实,就云计算的基础设施、平台层和软件层发展,阿里云、腾讯云、百度智能云等互联网大厂玩家做的更好。
面临着增长压力,未来如何在线下组建一个可以抗衡运营商的服务网络生态,是它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中国云计算市场已从最初的十几亿增长至目前的千亿规模,行业发展迅速。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披露的数据显示,2017-2019 年期间,我国云计算行业的市场规模增速均在 30% 以上,呈高速增长态势。
今年 6 月在华为伙伴暨开发者大会 2022 上,华为云宣布已成立煤矿、政务一网通军团等 20 个军团。华为云 CEO 张平安还发布 15 大创新服务,其中包括工业、政务、供热、煤矿、教育 5 个行业 aPaaS 服务。
7 月 12 日,腾讯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 ( CSIG ) 则成立了政企业务线,持续深耕政务、工业、能源、文旅、农业、地产、体育、运营商等领域,这是时隔一年后,腾讯 CSIG 的又一次组织进化。去年 5 月,腾讯 CSIG 确定了 扎根行业、深耕区域、提升效率 三大战略。
蔡英华空降阿里,今年,阿里云按照分销伙伴、集成伙伴、咨询伙伴、解决方案 ISV 伙伴、产品 ISV 伙伴等能力标签,成立了相对应的生态团队,来专项服务合作伙伴。这背后最大的转变是,基于伙伴的能力模型,阿里云去适配伙伴,而不是让伙伴来适配阿里云。
如果说,硬件成本的压缩是长期价值的体现。而服务网络的战场,就是和时间赛跑,中国政企客户数字化带来的巨大市场空间,谁能高效率触达并转化它们,就赢跑一小段。
IaaS 虽是基础,但云计算大战最终落脚点,必然是 PaaS 和下面要提到 SaaS 之争。
原因非常简单,IaaS 是数字社会的刚需,只要是数字业务就需要一个 桶 装着,IaaS 层是整个云计算产业链中的关键基础设施。一方面,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会令云大厂主动的降低 IaaS 服务的价格。另一方面,就像水电一样,IaaS 云厂商很难联合起来拉高价格(会引来监管)。答案就肯定了,IaaS 的利润率过去、现在和将来都会很低。
先说海外,19 财年亚马逊云服务 AWS 以亚马逊 12% 的总营收占比,却贡献了 63% 的总营业利润,可以说 AWS 已是亚马逊一颗的非常稳定而健康的摇钱树。三大业务中,PaaS 利润率就超过 IaaS。
去年 6 月,Bernstein 分析师曾做了一份估计,他认为 2015 年 AWS 收入的 14% 来自利润率较高的 平台即服务 PaaS 产品,其余收入来自较低利润率水平的 基础设施即服务 IaaS 产品。 而在 2020 年上半年,分析师估计 PaaS 的比例已经上升到 18%。
今年,国海证券也做过一个统计,阿里云 PaaS 及 SaaS 收入中,PaaS 及 SaaS 毛利率高于 IaaS。具体数值尚未公开,不过可以确定,PaaS 能给云厂商带来更高的利润。
在云行业,IaaS 底层标准化程度高,毛利率为 10-15%。相比而言,PaaS 与 SaaS 的毛利率可高达 50%-70%。因为,PaaS、SaaS 是基于 IaaS 底层基础设施衍生出的系统级和应用级服务,更凸显定制化的商业服务和产品技术等能力。
简单来说,PaaS、SaaS 是企业有需求才会选用的服务,相比之下 IaaS 就是强刚需服务需求了。因此,IaaS 引流,PaaS、SaaS 进行盈利提升。
企业为何会主动为 PaaS 付出更多的溢价?整体来说,云大厂们的 PaaS,大多通过采用 AI、数据湖、微服务化、容器服务等关键技术提供云原生应用的平台能力,促使企业 IT 在支撑业务敏捷化、智能化和资源利用率上迈入新台阶。
7 月 28 日,在 2022 开放原子全球开源峰会的开幕式上,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 CEO 汤道生透露,从 2007 年开始,腾讯就开始自研金融级的分布式数据库 TDSQL。如今,腾讯云数据库已经在张家港农商银行、昆山农商银行等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投产上线 家金融机构换上 国产心 。 我们(腾讯)也已经将 TDSQL PG 版全面开源,共建国产数据库开源生态,助力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程度已是企业竞争优势的中重要组成项,IaaS 只是提供基础的数据算力服务,只有购买了 PaaS 服务,企业才可以更多的 借用 的大厂技术优势,完成更深程度的数字化。
插播个案例,广西灵山是 中国荔枝之乡 ,当地与阿里共建了 未来果园 ,通过物联网和 AI 技术,24 小时监控土壤、气象等生产信息,防灾抗病、提质增效,从传统种植转向标准化生产。基于菜鸟智能产地仓,农产品的加工、仓储、包装、运输实现数字化,对接淘宝天猫、淘菜菜、饿了么等渠道,满足消费者的多层次需求。通过统仓配等公共服务,当地商家整体供应成本降低 15%~20%。
PaaS 方面,互联网大厂无论技术经验、产研深度和生态触角,都要远胜运营商。
近年来,各大云厂商先后将触角伸到 PaaS、SaaS 领域。今年一季报中,腾讯表示,将不再聚焦于规模增长,而是更看重企业服务业务的健康可持续增长,将资源集中于 PaaS 领域,包括视频云及网络安全等。
为了加强 PaaS 和 SaaS 的联动,早在 2019 年腾讯推出 千帆计划 ,孵化一系列连接器,比如 IDaaS、iPaaS、EIAM、低代码等等,提供账号、数据层面的连接能力,在财务、HR、工业等赛道,基于这些连接器和商业伙伴建立合作。
阿里云方面,钉钉把自己定位成数字化新生产力工具,是一个开放的 PaaS 平台,来帮助企业和生态合作伙伴 , 将 HR 系统、生产系统、ERP、研发系统等业务管理系统集成到钉钉上,阿里云通过推动云钉一体提升 PaaS 能力。
2022 阿里云合作伙伴大会上,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钉钉总裁叶军曾强调: 云钉一体提供了 PaaS 能力底座。有了云,神龙计算、盘古存储、洛神网络、云安全、云原生应用这些基础能力得到保障。云也有很强的 PaaS,像 AI、IoT、大数据计算等等,已经有一套非常好的 PaaS 了。钉钉补全了协同类的 PaaS,是一个业务性的中台。
2020 年 6 月,字节跳动旗下企业技术服务平台火山引擎正式上线。去年底火山引擎被列为六大核心业务板块,升级为独立 BU,发布全系云服务产品,字节跳动开始全面进入公有云市场。在最初阶段,字节云也把中心放在了 PaaS 与 SaaS 领域。
据 IDC 近期发布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1 上半年)跟踪》报告显示,2021 年上半年,中国公有云服务整体市场规模(IaaS/PaaS/SaaS)达到 123.1 亿美元(787.6 亿人民币)。其中 IaaS 市场同比增长 47.5%,市场规模为 78.26 亿美元(500.7 亿人民币)。PaaS 市场同比增长 53.9%,市场规模为 17.2 亿美元(110 亿人民币)。
PaaS 拥有的在线办公协同、低代码、云原生、分布式等开放、开源的云服务能力,能解决超过 4000 万数目的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问题。但 PaaS 对云大厂的软件研发能力、生态建设能力都提出极高的考验,它正成为各大云厂商发力的技术方向。
随着云业务的深入发展,头部云厂商竞争的主力点将落在 PaaS 和 SaaS 市场。
2021 年,华为云发布了开天 aPaaS(应用程序平台即服务),将自身 30 多年及全球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经验变成可被调用的服务开放出来,让开发者面向行业创新,不必重复 造轮子 。
对比全球 SaaS 产业历史同期,SaaS 市场渗透率演进路径基本一致,我国 SaaS 产业发展滞后约 5 年左右,预计未来 5~10 年将成为国内 SaaS 市场发展的关键时期。相比海外 SaaS 的上云,中国将呈现不同的表现,云计算或是推动 SaaS 渗透率上升的一个重要力量。
所以,早在去年 4 月 26 日,腾讯就在北京举行 2021 腾讯千帆战略发布会 ,解读其 SaaS 生态战略,面向行业和客户发布 企业应用连接器 。据透露,未来三年,腾讯千帆将助力 10 万家客户和 1 万个 SaaS 应用实现高效连接,致力于打造全球最大规模的企业应用连接器。
而百度智能云也推出了碳数智化平台 -- 度能,全新推出 SaaS 服务。截至目前,度能已和数十家生态合作企业,联合打造近百款能源应用及终端,服务客户的数量有上万家。领域覆盖产能、供能、用能全链条,行业场景囊括化工、制造、食品加工、轻工等多个领域。
我国的 SaaS 行业起步较晚,在 2010 年左右正式起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经营管理类 SaaS 开始进入稳定发展的成熟期。
过去,SaaS 服务都是服务商单独向中小企业售卖。而云 SaaS 则会加速产业发展进程,各大云厂商开始打造自己的 SaaS 平台,生态的繁荣会提升各自云服务的吸引力,尤其利好 SaaS 厂商,云计算将是它们触达企业客户最佳渠道之一。云厂商们自然很注重对第三方服务商的扶持力度,而包括阿里云,曾一度提出 不做 SaaS。
很显然,数字化并非简单的将大数据、应用放在云上跑,它还需要一系列数字化工具作为支撑转型。对于各大云厂商来说,SaaS 服务的特点,决定了必须依赖更多的第三方服务商,构建生态打造共赢模式是共同选择。
在这方面,互联网大厂与万千 SaaS 服务提供商的 关系 ,显然远胜运营商云,未来这也是互联网大厂发挥自身优势的方向。
数字化浪潮下,中小企业和政企大客户已成了云计算市场增量的新蓝海。它们需求相比消费互联网公司更垂直、细分和专业化,这给予云大厂们更多施展技术实力的空间。从增速上看,运营商去年确实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但就未来竞争趋势预测,互联网大厂玩家的综合实力仍旧更强。
无论如何,云计算的未来十年开始了,大厂派 VS 运营商派谁实力更强?只能说拭目以待。
科技云报道 -《云巨头的中场战事:PaaS、SaaS 成为关键破局点?》
上一篇:七匹狼公子迎娶特步千金 百亿豪门联姻 下一篇:全面解读PaaSm6米乐下载